普洱茶收藏热下的冷思考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普洱茶收藏热下的冷思考

临近农历新年,茶叶消费进入了旺季。广东是全国茶叶消费和收藏的第一大省,根据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的数据显示,珠三角地区近年人均茶叶消费量高达2公斤。“出处不如聚处”,广州芳村茶叶市场片区更是全国品类最全、交易量最大的茶叶集散地,其普洱茶交易量更占了全国的大头,广州芳村的行情被称为普洱茶价格的“风向标”。

有人说,观普洱茶市如观江湖,有刀光剑影,有风云突变,也有快意恩仇。普洱茶的江湖从来不缺话题:近十年,名山茶、精品年份茶的价格与交易量逐年上升;近两年顶级名寨供不应求,“天价茶”越炒越高,中低端茶不升反降,泡沫与机会并存。


在市场热点频出、日益分化之下,普洱爱好者应如何冷静理智做出规划,找到属于自己的好茶、寻得收藏之乐?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、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楚生认为,普洱茶是用来喝的,不是用来炒的,优质的原料、优秀的工艺是普洱茶的价值基础,只有懂得喝好茶、藏好茶的人越来越多,普洱茶文化得到普及,才能推动市场的繁荣和健康发展。


羊城晚报记者:普洱茶市场近二十年呈现怎样的一种态势?

林楚生:普洱茶的兴起改变了整个中国茶产业的市场格局,推动了整个茶产业向前发展。过去普洱茶主要销往中国香港和东南亚地区,1990年代开始,普洱茶慢慢由南至北风靡全国,发展成为今天收藏投资的热点。普洱茶收藏的价值基础在于,一是历史原因造成陈年普洱茶存量少、供给稀缺,但市场消费需求却不断扩大,二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被科学论证。

2000年以前,民众对普洱茶的认识尚处于模糊懵懂的阶段,普洱茶存放集中于中国港澳台地区传统茶商,规模较小。2002年至2007年,当时新茶价格按年均30%~50%增长,量价齐升,倒逼生产端提高产量,出现了第一个普洱茶新茶投资的热潮。2007年中热潮退去后,2008年-2010年的普洱茶市场呈现萎靡调整状态,投资者把目光从新茶转移到体量、品饮价值及性价比都有更多优势的年份茶上。2007年到2017年恰好是十年,热潮期间的新茶成为了中期茶,所以从2017年开始,市场也迎来了第一次有规模的中期茶大潮。

这二十年,普洱茶市场的导向从开始的号级茶、印级茶、后印级茶到老班章、易武为代表的名山茶时代,伴随而来的是中期茶换手率的增加,市场对精品年份的普洱茶呈现趋之若鹜的态势。近十年,名山茶、精品年份茶价格一路向上,交易量、交易单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。最近两年,市场则开始出现了两极分化,“天价茶”越拍越高,顶级名寨供不应求,中低端茶不升反降,泡沫与机会并存。


羊城晚报记者:普洱茶曾创造了许多“投资神话”,也曾经历过惨烈崩盘,应如何理智看待当前普洱茶市场的热度和一些乱象?

林楚生:应该说,普洱茶当前的热度是市场短期行为,长期来看这种热度是无法持久的,我们对此要理智冷静地看待。在当前市场已出现泡沫化趋势、良莠不齐、庄家操纵、风险增大的情况下,普洱茶的收藏与投资应理智审慎,须从专业角度去客观分析。

我们更要认识到,普洱茶是用来喝的,不是用来炒的,品饮价值、健康价值、文化价值是普洱茶的先决要素。优质的原料、优秀的工艺则是普洱茶的价值基础,是看得见、品得出的,它不同于市场昙花一现的营销概念,而给收藏者莫大的信心和底气。

羊城晚报记者:目前普洱茶的收藏群体有哪些偏好?

林楚生:当前收藏群体的偏好主要有三种,一是追求存量、稀缺性的群体,主要收藏存世量极其稀缺的年份老茶,远如宋聘号、同庆号等,近如大红印、八八青饼、真淳雅号。

二是追求原料稀缺性的群体,主要是收藏知名度高、风味品格、具备明显识别性的山头茶,如老班章、薄荷塘、冰岛等,这类产品虽好,但年产量少,价格相对同年份的其他产品高得多。

也有追求价格平民化的群体,主要是收藏性价比高的普洱茶。

  

真淳雅号-茶饼林楚生供图

羊城晚报记者: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,要收藏普洱新茶、中期茶和老茶,分别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需要规避的陷阱?

林楚生:新茶从狭义上是指生产时间不超过5年的普洱茶,在广义上普洱茶在没有成为中期茶都可称为新茶。

新茶原料、工艺普遍较精良,特别是随着后名山茶时期的到来,对原料初制工艺的极致追求使得新茶口感风味出色,吸引了大批消费者。但与此同时,小部分地区为增加产量,对茶树进行过度开采,致使茶树退化严重,茶区生态环境普遍遭到破坏。由此带来的是新茶原料成本的不断抬升,市场售价远远背离其真实价值,出现与年份茶价格倒挂的现象,而品质却有下降的苗头。

新茶集中了品牌厂商的许多营销资源,市场热度高,交易活跃,价量齐升的结果是带来了市场泡沫与投机行为。从市场供求关系的角度来看,新茶当前的市场供给远大于市场实际需求,因普洱茶独特的品质特征注定了新茶很难被当下市场消耗。当前的新茶价格已处于历史高位,收藏新茶必须十分谨慎,筛选掉价格虚高、特点平庸的产品。建议考虑小而美的古树纯料茶、大厂的经典系列拼配茶及传奇产品的复刻品。

中期茶是指在自然仓储的状态下,陈化时间在10~20年的普洱茶。中期茶向来是普洱茶消费市场中的主力,适饮性强,性价比高,因此为市场所接受。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茶进入中期茶阶段,市场存量逐渐增多。

相对于新茶和中期茶来说,老茶的品种少很多,尤其是号级茶、印级茶可以说是屈指可数,发达的资讯使其市场价格非常透明,投资者鲜能低价买入。而一饼普洱老茶的价格往往动辄数十万元,整筒整件的更为难得,这使得收藏普洱老茶的门槛非常高,市场的高度认可和日益增加的稀缺性,令老茶长期维持着稳定上涨的趋势。

总的来说,收藏普洱茶不能只看价格、只认品牌,在普洱收藏热的当下仍须保持独立、冷静的思考,形成自己的逻辑,并量力而为,适时而动。只有懂得喝好茶、藏好茶的人越来越多,才能推动普洱茶行业向繁荣、健康的方向发展。

羊城晚报记者:作为茶友,如何提高品鉴和收藏普洱茶的功力?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好茶、寻得收藏之乐?

林楚生:品鉴普洱茶要多喝、多看、多学习、多比较,通过长时间的知识与经验积累,品鉴能力自然不断提高。多喝好茶,并将特定年份、产区、品牌等茶品互相比较、留意其香气、口感与风格,预测后续转化能力;多看茶书,在别人的经验中汲取养分,提高自我判断力。

在具备一定品鉴功力后,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选对茶品、完善规划,学对普洱茶的投资分析方法,力求将风险降低。

无论市场如何变化,无论茶品是出自名山还是来自古树,优秀的茶叶品质、卓越的制作工艺以及良好的储存环境,是成好茶的关键与基础,离开这几个条件,普洱茶的品饮和收藏投资价值也无从谈起。

在悠长的岁月中,普洱茶完成从青涩到甘美、从浓烈到醇厚的转化与升华,趋于圆满,作为藏家,见证了茶品每个阶段的美,也印证了自我的判断,这便是普洱收藏最大的乐趣。

建立普洱收藏大局观善于发掘“稻草下的珍珠”

对于广州资深普洱茶藏家、投资人冯瑜来说,2003年他因一次西双版纳之旅与普洱结缘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投身于普洱茶收藏与投资领域,是偶然也是必然。


“2003年正是国内第一波普洱收藏大潮刚开始的时候。”回顾这些年的经历,冯瑜认为他当年在误打误撞中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。

“当时的易武茶山,普洱茶原料每公斤仅五十元左右,这里海拔高,有着原始天然的环境,茶叶质量很好。”原来从事金融行业的冯瑜凭直觉认为这样的好茶值得投入,从此开启边学习边收藏、投资普洱茶的过程。

对于普洱收藏,冯瑜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。他认为,普洱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,即使进入流通领域后,它还不能被立即消耗,而需要日后慢慢陈化,这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再生产的过程。“茶厂只完成了前期的生产,后期的再生产需要藏家或投资人来完成,这一过程也伴随着品质的提高和价值的攀升。”

而对于当下普洱茶交易市场上动辄几十万元的高价茶,冯瑜认为并不能代表普洱茶的总体市况,“目前市场分化在加剧。这种热度仅局限于某几个大品牌的产品,它们具备高变现能力,吸引了大批资金关注,价格虚高,已导致了大量市场泡沫的产生;另一种炒作是存在于名山名寨的原料茶中,现时名山名寨的新茶价格已与价值产生了严重背离。这些过度炒作都不利于普洱茶市场的健康发展。”

冯瑜建议,普洱茶初级爱好者们在收藏普洱茶时,首先要建立收藏大局观:从学习开始,将普洱茶的发展脉络按时间和厂商作梳理,如分成号级茶时期、印级茶时期、名山茶时期等不同历史阶段,再结合不同时期的标杆产品为坐标,建立一个较完整的价格链。“这样当你碰到一款新茶时,你大致就能根据这一体系及其他因素如稀缺性、陈化效果等对其价值作出基本的判断,也能慢慢弄懂各种茶品的来龙去脉。”

那么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,初级爱好者入手到好茶的机会有多大?冯瑜笑称,机会还是很大,喝茶要喝品质,要提高对普洱茶的认知和理解,善于发掘“稻草下的珍珠”,而不是跟风炒作。“事实上,现在市场上还是存在大量品质上佳的好茶,尤其是已经陈放了十多二十年的产品,可以通过口感的对比、品牌价值的对比等,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好茶。比起价格不菲、还要经历漫长陈化过程的新茶,它们的转化效果可以预见,未来可期,风险更低。”

藏茶制茶十余载只为执著于一口好茶

纵横地产界多年的黄新发,在广州房地产江湖上被尊称为“发哥”。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的“发哥”善书画、雕刻,精于茶道、香道,各类书画、文玩收藏甚丰,而在普洱茶的品鉴与收藏上更有一番见地。


在他雅致的“脩园”中品茗,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文人意趣。“古韵新弦高山流水,晨钟暮鼓空谷传声”,茶室中的一副楹联道出了主人的喜好与心境。

“我和其他藏家的玩法不一样。”黄新发以此来总结自己的藏茶之道。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,黄新发就开始接触普洱茶,从最初的商界应酬,到后来变成了真心热爱。“早年从号级茶喝到印级茶,随着它们的价格越来越贵,慢慢喝不动了。2010年以后,便再也没有买过茶了。”黄新发既不炒茶,也不参与普洱茶投资,他藏茶的唯一目的,是能随时喝上一口健康好茶。为此,十年前他开始走遍云南各大茶山,将多年的品鉴功力化成制茶心得。

“哪怕你喝了四十年的茶,如果你没有用双脚丈量过茶山的山头,没有用味蕾品尝过每棵古树的一芽两叶,没有全身心参与到茶叶的采摘、萎凋、杀青、晒毛茶到配拼、储存、冲泡的全过程,你都无法知道你喝到的滋味是不是一种表象,对茶叶的真正品质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。”

对于黄新发这样的资深普洱藏家来说,健康好茶须亲自监制,光从原料上,便要满足“早春茶”“高海拔”“树龄足够长”等条件,连采摘的时间都颇多讲究,以早上九点到十一点为佳,这段时间露珠消散,采摘的茶叶干爽;温度适中,茶叶采摘后不会因午间的高温被焐黄……

如此执著,只为了制作出可供收藏、品饮的健康好茶,这固然是出于他对普洱茶的钟爱,而对于普洱茶行业的发展,黄新发也有更多的思考。他认为,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,有机茶是未来普洱茶行业发展的大方向;另一方面,在传统文化回归的当下,品茶将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,茶艺也将上升为生活的美学。“茶艺有六美;人、茶、水、器、境、艺。只有让更多国人懂得茶艺之美,茶文化得到大力推广与弘扬,普洱茶行业和市场才能得到健康、持久的发展。”


来源:文、图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施沛霖(除署名外),

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